厦门大学嘉庚风貌建筑研究

建筑是人类不朽的骨架和灵魂,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建筑是必然而固有的文化,更是艺术的外延.嘉庚建筑,作为厦门四大建筑之一,与它的创建者陈嘉庚先生一同在厦门的历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页篇章.并且同陈嘉庚的人格精神一样,经过时光的润饰,越发显出它崇高的内涵.从它们身上,我们发掘着着过去,我们记录着现在,我们亦可以从这一砖一瓦中看到未来.时间终归是公正的,在陈嘉庚先生挚爱的这片土地上,建筑散发着它独有的光彩,人性的美与灵魂的崇高也将承载于建筑之中精深博大……

嘉庚风格的校园建筑是20世纪上半叶的产物,是厦门大学最具魅力的特征之一,以其中西合璧,古朴大气,庄重恢弘和浓郁的闽南地域特点而深受建筑界同行和社会的普遍赞誉
漫步厦大校园,穿梭于鳞次栉比的嘉庚建筑,不能不说是一种享受.当年满怀憧憬求学于此的少年也已年过古稀,惟有别具一格的教学楼在经历了时间的摩挲后愈显它的光辉.厦门大学中的嘉庚建筑主要包括了群贤楼群,芙蓉楼群以及建南楼群.三者各自独立又彼此联系,构成了具有整体美感的建筑组群.
在2001年落成的嘉庚楼群,是厦门大学嘉庚风格的新的标志性建筑.嘉庚楼群秉承嘉庚建筑的"一主四从"传统布局,在校园中心沿南北向成线性展开.主,从楼高低错落,空间上以一高四低取得群体均衡.楼群东侧略呈弧形,面向中心广场,前方是开阔的芙蓉湖,从规模及高度上成为校园的主体楼群.
嘉庚建筑产生于二十世纪20年代,至今仍在厦门集美闪耀着不灭的光辉.这些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最初创建,融合了闽南民居特色及西洋风格的的建筑,以斜屋面,红瓦,拱门,圆柱,连廊,大台阶为基本特征,凭借其独特的韵味享誉中国建筑史.
嘉庚建筑的几大特色:
穿西装,戴斗笠
曲燕尾脊
瓦梁檩桁柱不油漆
彩色出砖入石
针对嘉庚建筑穿西装戴斗笠的特色,有人曾经这么评价:"这是由于华侨在海外遭受欺凌,因而在建造房子时产生了一种极为奇怪的念头,将中国的屋顶盖在西洋建筑上以此来舒畅他们饱受压抑的心情."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陈嘉庚先生的人生经历以及人格魅力在建筑中的体现.提到嘉庚建筑,就不能不提陈嘉庚——嘉庚建筑是陈嘉庚对于厦门和祖国一片赤诚的载体,也正是由于有了陈嘉庚的精神作为灵魂,嘉庚建筑才得以成为久久萦绕在厦门人心中的情结,芳醇永故.
陈嘉庚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融合中外建筑精华,亲自主持设计,塑造了时代化,民族化的大型建筑群——嘉庚建筑,深受建筑界好评.被美国著名建筑大师格雷夫斯誉为"最具世界经典的建筑之一".其中选用闽南本地特产石材,梁檩桁柱不油漆等特色充分体现了陈嘉庚勤俭节约的品质和实用精神.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在北京与世长辞.弥留时他仍殷切盼望台湾回归祖国,并嘱咐"把集美学校办下去",把遗产三百万元人民币全部献给国家.国家给予其国葬的哀荣,灵枢运回集美,安葬于"鳌园".陈嘉庚倾资办学,历时69年,倡办和资助学校118所.有人作了个统计,以1981年人民币和黄金比价计算,陈嘉庚一生用来办学的捐款就在一亿美元以上.
伟大的民族孕育了这样伟大的儿子——陈嘉庚,以其朴实而传奇人生经历的给历史留下了感动后人的理由.综观其一生,千言万语,用毛泽东的题词来涵盖:"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嘉庚建筑的保护意义
独特的历史价值
嘉庚建筑广泛兴建的时期也是爱国华侨积极投身祖国振兴的时期.以陈嘉庚,李光前为典型的诸多海外华侨纷纷回国,捐资助学,为近代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厦大,集大两所高等院校于厦门今日的发展更是功不可没.它象征了一个时代,至今仍在华侨史和厦门建设进程中闪耀着不灭的光辉.我们有必要将嘉庚建筑作为厦门地方历史人文宝贵的精神基因和文化基因好好保护.
不朽的精神价值
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倾注了大量的财力,智力和心力用于建校.他的办学态度,人格魅力,爱国赤诚无一不浓缩在嘉庚建筑中沉淀为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不朽的精神瑰宝.嘉庚建筑能有今天的规模,与多年来无数侨胞,校友不懈的努力密不可分
宝贵的独创价值
嘉庚建筑的设计来源于陈嘉庚先生的个人创意,多处体现出了南洋,东亚,闽南等地域特色和实用,人性等构想,糅合厦门的人文特色。
嘉庚风格在中国建筑史上可谓独树一帜.访问过厦门大学的郭沫若先生曾动情地赞誉"厦大之美,全国之最";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著名建筑大师陈从周教授著文也盛称嘉庚建筑"在近代建筑史上有其不可磨灭的地位,今后要定为宝贵文物来保护".专家的高度评价,足以证明在特定历史时代建造起来的嘉庚建筑具有重要的艺术与科学价值,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保护嘉庚建筑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巨大的旅游价值
厦门作为全国有名的旅游城市,每年都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前来.在全国享有盛誉的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村自然成为必到的参观地之一.保护好嘉庚建筑,使其历史,艺术价值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不仅对当地人有深刻的纪念与教育意义,还能让参观者充分领略华侨文化,厦门文化,推动本地旅游事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保护措施
梁思成早在他的著作《中国建筑史》中剖析道,中国古建筑之所以难以存留,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建筑都是以木结构为主,很容易烧毁,破坏,与西方的石结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加上中国人喜欢将前人的旧宅彻底毁掉重建,使古建筑存留下来的几率大大降低.这就是古罗马建筑历经千年仍然屹立,而中国百年前的建筑都已寥寥无几的原因.老建筑是先人留下的文化遗存,对于我们认识历史,认识前人轨迹的价值毋庸置疑.
但现阶段对老建筑的保护并不是尽善尽美.更深层的现实是:经济肯定要发展,生活质量肯定要改善,经济利益一定不放过,这些社会与人的本性都往往与古建筑的存在产生矛盾.这是古建筑保护难的最深层原因.
所幸的是,嘉庚建筑从兴建之日起一直作为教学用楼,加之厦门政府及有关文化部门,学校的投入,做到了早关注,早保护,这对于维持嘉庚风貌建筑的多方价值有巨大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