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知识

什么是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seismic intensity)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或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是在没有仪器记录的情况下,凭地震时人们的感觉或地震发生后器物反应的程度,工程建筑物的损坏或破坏程度、地表的变化状况而定的一种宏观尺度。 因此烈度的鉴定主要依靠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宏观考察和定性描述。

中国地震烈度表
  中国1980年重新编订了地震烈度表。
  中国地震烈度表
  Ⅰ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Ⅱ度:微有感-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Ⅲ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Ⅳ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Ⅴ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Ⅵ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Ⅶ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Ⅷ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Ⅸ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Ⅹ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Ⅺ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ⅩⅡ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工程抗震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用地震历史和地震地质资料,对全国各个地区在预定的时间内地震发生的大小和可能性作出预测,编制成地震烈度区划图,作为工程建设抗震设计的依据。1976年中国颁发了《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图上用等烈度线表示出从1974年至2073年的100年内各地区可能普遍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
我国的建筑物从6度开始设防,抗震设计时用地震动地面水平加速度(以重力加速度为单位)度量未来会遭遇的最大概率的地震作用力
6度—0.05g (建筑个别损坏,个别裂缝,人惊慌失措)
7度—0.1g 7.5度—0.15g(建筑轻度破坏,局部损坏,人仓惶逃)
8度—0.2g 7.5度—0.30g(建筑中等破坏,需修理,摇晃颠簸)
9度—0.4g (建筑严重破坏,局部倒塌,修复困难,坐不稳行摔倒)
10度—0.8g (建筑大部分建筑倒塌,不堪修复,有抛起感,骑车摔倒)
11度—1.6g (建筑毁灭性破坏,山崩地裂)
12度—3.2g(山河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