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高校基建设计管理与校园文化融合策略研究

摘要:校园建筑文化是学校精神的具象展现,它通过建筑设计、规划布局和空间组织,以及与这些元素紧密相连的活动和环境,共同营造出一种校园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校园建筑文化对校园形象的塑造、学生的校园记忆以及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厦门大学翔安校区中部学生食堂项目为例,探讨高校基建设计与校园文化融合的策略,分析嘉庚风格建筑的发展历程,并提出了在新百年建设中延续与创新嘉庚风格的设计要点,通过实地调研和精细管理,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统一,为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实践案例。

关键词:高校;基建设计管理;校园文化传承;嘉庚风格

1 研究背景

厦门大学自建校伊始,从群贤楼群、芙蓉楼群、建南楼群的落成,到建校80周年时嘉庚楼群的兴建,再到漳州校区的启动、翔安校区的规划,以及马来西亚分校的设立,“嘉庚建筑”的历史脉络在校园百年发展中不断传承与创新。面对新百年的发展机遇,确保校园建设与文化传承的协调发展,成为我校基建设计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

2 设计管理存在问题及策略建议

2.1 政策引导与法规遵守方面

厦门大学,作为华侨创办的中国首所高等学府,拥有百年历史和独特的嘉庚风格。然而,校园建设面临多重挑战。首先,2006年,15栋早期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后制定的保护规划将思明校区28.47公顷划为建设控制地带,要求新建筑与嘉庚风格相协调。其次,受南普陀寺景观控制规划影响,主校区部分区域在建筑高度上受到限制。再者,2017年《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将思明校区东部纳入控规,对容积率、绿地率和建筑高度等提出具体要求,设计方案还需通过多方审批。与思明校区不同,漳州校区和翔安校区虽在建筑高度、体量上限制较少,但如何传承嘉庚风格仍是难题。值此学校新百年之际,基建工作者面临着挑战:如何在满足规划指标的同时,实现建筑风貌的传承与更新,满足师生对新时代建筑风格演变和空间布局优化的期待。这要求基建团队在尊重历史与规划的同时,创新性地融合现代设计理念,以实现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基建设计管理领域必须加强政策引导和法规遵守,确保建设项目的合规性与前瞻性。基建管理人员应跟进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政策法规,尤其是涉及高校片区内的相关控规,在项目策划阶段主动与相关部门提前沟通,了解片区的上位规划是否有调整或新的政策出台,建立相应负面清单,避免在校内立项阶段的指标设置出现较大偏差。在方案设计阶段,要从地块区位环境出发,前置与文保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设计单位合理把握嘉庚风格的传承与创新,找准风格元素切入点,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周边建筑和环境风貌的影响。

2.2 组织结构与管理效能方面

高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类型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公共教学、科研实验、文体中心、行政办公、后勤服务及生活配套等,各具特色的功能需求对基建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并且管理人员在轮岗制度下更难以积累全面经验,导致管理经验储备不足,影响了管理效能。另一方面,使用部门常常在立项、方案设计阶段对设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对基建项目规划建设的流程、制度缺乏必要的认识,对项目投资和时间节点也相对缺乏概念,造成使用需求不准确、不合理,增加了设计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偏差;部分使用部门进入施工落地阶段才开始真正思考项目运营的细节问题,导致大量的设计变更产生。

首先,项目需要建立有效沟通机制,由基建部门牵头,组织校内各参与单位成立项目工作小组,明确各方工作职责,各单位明确具体责任人,定期组织周例会及时充分交流信息和意见,形成各方共同参与的良好工作机制。其次,基建部门宜共同参与调研论证,尽可能推动使用部门明确和细化需求,以便基建部门和设计单位能够更准确地进行规划和设计,避免后期因需求定位变化产生设计变更,设计过程中应当站位学校远期规划,充分考虑实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以确保项目能够满足当前和远期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日常生活。再次,在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各个主要阶段,各方都应对设计工作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投入,提高项目质量和效率,设计方案文件经过各方确认后,原则上不能再对功能和布局提出更改要求。

2.3 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方面

一方面,设计人员在专业水平上的不足直接影响了设计方案的质量。部分设计人员在历史建筑风格把握、现代设计理念融入等方面的专业素养不足,导致设计方案或在形式上难以与嘉庚风格充分协调,或在功能上无法满足现代教学需求。另一方面,施工单位的审图能力不足也是一大问题。施工单位在审图过程中对设计细节把握不够,对建筑风格及技术要求理解不透,导致在施工过程中频繁出现理解偏差,进而影响建筑质量和风貌协调。

强化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对于提升高校基建设计管理的整体水平至关重要。高校需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定期对基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内容涵盖最新的建筑法规、设计理念、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等。与知名高校、研究机构或企业合作,开展交流和研讨活动,拓宽团队视野,吸收外部的先进经验和创新思维。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通过提供职业发展路径和奖励制度等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视团队文化建设,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打造一支专业、高效、协作的基建管理团队。

2.4 技术创新与绿色建筑应用方面

首先是技术融合难度大。现代建筑技术如数字化设计、新型建材的使用以及智能化系统的引入,往往与传统的嘉庚风格在外观和构造上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在设计中平衡传统风貌的保护与现代技术的应用,是一个技术和审美的双重挑战。此外,厦门大学校园建设中对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前瞻性研究不足,也限制了创新设计的空间。缺乏对前沿科技和材料的研究与实验,使得设计方案难以跳出传统框架,探索出既有历史厚重感又符合现代建筑标准的新型解决方案。

在高校基建设计管理中,促进技术创新和绿色建筑应用是提升项目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高校应鼓励设计和施工单位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提高建筑性能和降低维护成本,如推广BIM技术的应用,通过数字化建模实现项目设计的可视化和管理的高效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误差和返工;大力推行绿色建筑标准,通过采用太阳能、绿色屋顶和墙面等实现建筑的节能、环保和生态效应,减少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负担。

3 案例研究——以翔安校区中部学生食堂为例

3.1 项目概况

在厦门大学即将迈入第二个百年建设之际,根据学校发展战略和校园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学校决定在翔安校区中部新建一个学生食堂,用以满足翔安校区师生的用餐需求和必要的生活配套。翔安校区中部学生食堂项目位于翔安校区中北部,学生公寓四期和综合体育馆之间,总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主楼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主要功能为厨房及3000座学生餐厅,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裙房局部二层,为学校配套的生活服务用房,项目总投资8500万元,于102年校庆时投入使用,成为新百年的样板餐厅。

3.2 设计要点

(1)延续嘉庚风格的设计理念

在概念方案阶段,基建处与设计团队致力于从嘉庚风格的传统元素中提炼出适应新时代的设计语言,并寻求与厦门大学思明校区的情感联系。由此,传承和延续勤业餐厅情结的设计构想应运而生,旨在打造一个与原勤业餐厅相呼应的姐妹建筑。始建于1979年的勤业餐厅,以其椭圆形的平面布局被亲切地称为“圆形餐厅”,承载着校友们的美好回忆。2015年,扩建后的勤业餐厅以更加宽敞的椭圆形平面和承袭芙蓉楼群色彩与构造细节的立面重新开放,不仅赋予了勤业餐厅新的生命力,也让每一位厦大人感受到了校园文化的连续性与新生。中部学生食堂在继承勤业餐厅的经典风格之上,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对话。

(2)室内设计的新嘉庚式表达

室内设计的新嘉庚式表达在中部学生食堂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基建处摒弃了以往各校区餐厅仅依赖基础装修的做法,转而追求一个融合厦大文化特色的现代化餐饮空间。作为新百年的首个餐厅,它不仅追求时尚与便捷,更致力于满足年轻一代聚餐、研讨、自习等多样化的需求。设计上,我们巧妙地将嘉庚文化的精髓融入细节,让厦大的精神内核在每一处空间得以体现。室内装饰以色彩和肌理为出发点,汲取厦大嘉庚建筑和凤凰花的标志性红色作为灵感,这一红色在室内的多个元素中得以巧妙运用,与外立面的传统红砖相呼应。二层多功能就餐区的设计突破传统,通过印有厦大建筑剪影的的格栅和隔断墙,将餐厅划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小空间,在隔断墙上内嵌显示屏,方便师生交流研讨,这些区域不仅满足复合型功能需求,更成为了厦大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体现。

(3)因地制宜的室外景观

因地制宜的室外景观是厦大校园规划的一大特色,与传统平原地区高校的规整布局截然不同。厦大校园规划设计巧妙利用自然地形,如建南楼群前的上弦场延伸至大海,石井园区依山而建,凌峰园区沿坡蜿蜒,营造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独特氛围。中部学生食堂项目位于学生公寓四期旁的山坡绿地上,设计充分考虑了场地的自然特征,采用紧凑而集约的平面布局,巧妙利用地形高差和裙房屋顶平台,打造立体化的绿化景观,为学生提供停留与休闲的空间。同时,餐厅设计巧妙解决了疏散问题,每一层均可直接通往室外,减少了疏散楼梯数量,展现了利用地形进行交通组织的设计巧思。

3.3 管理策略

(1)实地调研与经验汲取

在项目启动初期,基建管理部门联合饮食服务中心及设计团队,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的新建餐厅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研,细致考察了其设计理念与智能化管理实践。通过实地考察与经验交流,项目团队不仅吸收了前沿的设计理念,还针对本校食堂运营中的痛点提出了创新解决方案,确保设计之初尽可能规避潜在问题,实现室内设计与运营模式的无缝对接,减少后期改造需求。

(2)精细图纸设计与多方协作

针对食堂作为专业公共建筑的特点,基建管理人员与设计团队、使用单位紧密合作,明确各层经营模式、售卖窗口布局及厨房动线等具体要求。以中部食堂二层为例,为延长营业时间并增加自习交流功能,项目团队精心规划了点心、饮品区,并反复确认水电预留细节,确保咖啡吧、售餐台等设备布局合理,预留管线科学。针对三层多功能空间,采用轨道+移动隔断设计,通过等模数化铝板吊顶隐藏轨道,既美观又实用。为优化节点设计,项目团队联合多家金属板厂家,通过样品对比,最终选定经济高效、易于实施的施工方案。

(3)专项设计协同推进

为提升项目完成度,中部食堂项目将一到三层餐厅纳入精装修范畴,售餐区由封闭转向开放互动模式。设计过程中协同调整总包中售餐区地板、天棚和墙面的材质与色彩,确保整体风格统一和谐。同时,消防、智能化等专项设计与装修设计紧密配合,土建与安装专业在施工图设计与招标阶段持续沟通,确保各专业间无缝衔接,避免冲突与重复工作。通过这一系列精心策划与高效协同,确保了中部食堂项目的高质量推进,为未来师生提供更加便捷、舒适、智能的餐饮体验。 

4 结语

厦门大学,作为一所致力于卓越的一流大学,在迈向第二个百年的征程中,正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为世界顶尖的高等教育学府。在这一进程中,高校基建设计管理不仅是一项充满机遇的任务,更是一种挑战。我们必须不断地在实践的熔炉中淬炼思考,总结经验,将基建设计与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视作一项长期的使命。我们致力于以创新和智慧,为厦门大学新百年的发展蓝图,绘制出一幅令人满意的画卷。